首页 太阳能 大国工匠 电力(大国工匠电线)

大国工匠 电力(大国工匠电线)

太阳能 2024-03-11 03:01:52 295 能源网

从“立于世”到“知天命”,曹仁贤和他带领的阳光电源用了近20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从“零到一”的终极跨越。

季节更替,喧嚣常常被风雨吹散!但无论行业如何风风雨雨,这家公司多年来一直稳居国内光伏逆变器行业的前列。

不久前,新的“第一”也随之而来。阳光电源财报显示,2015年其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达到8.9GW,其中国内出货量为7.7322GW,较2014年增长103.02%;国外出货量为1.1745GW,较2014年增长175.64%。

由此,阳光电源2015年全球出货量首次超越多年位居全球第一的SMA,从“中国第一”升级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行业的新统治者。

阳光电源2011-2015年出货量统计:(单位:MW)

一家始于安徽合肥、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是如何默默成长、一步步成为一家在细分领域领先全球的上市公司的?笔者检索了阳光电源相关信息并对阳光电源进行了专访。之后高层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答案:别出心裁!

“工匠精神”——这是一个略显经典、老旧的术语。这似乎与现代工业有些格格不入。但写入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它很快就成为我们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它似乎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对于新能源发展有什么现实意义呢?这30天里,笔者除了询问阳光电源外,还询问了金风科技、航天机电等类似问题。隆基以及晶澳太阳能的创始人和管理层。

尽管各个专家意见不同,但核心观点基本一致。“工匠精神”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一种准则、一种精神。它包含四个核心要素:专注、坚持、精益、创新。

匠心:19年完善一件事

“匠心”意味着精湛的思维和技术的创造力。“工匠”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才有了“工匠精神”。当“工匠”成为“大师”时,正如吉姆·柯林斯所说: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完成了从优秀到伟大的一步。

分析“工匠精神”的定义,其本质象征着工业文明的核心规律。在工业化过程中追求严谨、细致、耐心、专注、卓越。

曾几何时,这样的“工匠精神”在新能源行业几乎绝迹。我想当时整个行业都在比资本、比规模、比速度,规则就是快富、快起步。“工匠精神”就像一面生锈的沉钟,似乎再虔诚、最严厉的打击也无法将其唤醒。

但这还不是全部。笔者与阳光电源、金风科技、隆基股份、航天机电等公司的老总和管理层进行了密切交流后,我越来越确信“工匠精神”已经渗透到一些企业的文化中,渗透到一些人的血液中,并且从来没有一样过。离开。

只是有点悲哀的是,一个行业的泛滥的欲望、无尽的喧嚣、失控的节奏,让那些原本沉默寡言的“工匠”变得更加默默无闻。

曾有媒体采访阳光电源创始人曹仁贤,谈论过去的人和事。最让他感动的是那些在行业里来来往往的“老朋友”: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公司那么多老熟人相继去世,这让我无法接受。从尚德,到SV、超日,再到英利的危机,这些公司的创始人都非常辛苦,他们他们也很善于与人打交道,他们曾经很健康,但今天却坚持不住了,我对此感到非常难过,这是怎么回事?”

时代变了,回过头来看,一些企业的成长基因和兴衰,往往取决于创始人和管理层的心智和选择:是选择专注还是多元化?是选择跨越式发展还是稳扎稳打?应该选择产业为基础还是资本为基础?是选择真诚务实还是夸大宣传?应该注重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发展?

那些在当时看似“思想差异”的微妙选择,后来却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命运差异。

没有十年周期,阳光电源成为唯一一家连续多年实现盈利的老牌光伏企业。

为什么?曹仁贤给出的答案是“我们只努力做好一件事”。——以“工匠”的虔诚抵御外界的种种诱惑,通过不断打磨逆变器系列产品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不盲目求大,不害人,做好自己的事”。

这19年,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从早期的90%提升到现在的99%,价格从每瓦十几元下降到0.3元,解决了低电压穿越问题、SVG、PID主动保护、电弧检测与保护等问题,这些行业的里程碑式进展大多来自阳光电源。

行业演进的背后是逆变器行业标准和门槛的不断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光伏逆变器不再是没有行业经验的人投资几百万就能获得利润的东西。一些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逆变器制造商要么主动退出市场,要么在疯狂的收购中迅速灭亡。

看看这组数据:2012年上海SNEC展会上,逆变器相关厂商多达439家;到2013年,只剩下286家公司。从2013年4月至今,他们也曾出现在国内光伏逆变器采购招标中。全国仅有40家左右企业,活跃于国内50%以上招标项目的企业屈指可数。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在逆变器乃至整个光伏行业,只靠资本赚快钱、抄袭的时代正在逐渐远去。

大家知道,为了专注于把产品本身做到最好,曹仁贤曾经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很多有利可图的业务;但当他的核心业务受到严重影响时,他却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俗话说“船小掉头容易”,但是当你的公司成为行业第一的时候,想要掉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因此,阳光电源近年来一直在制定三年的滚动目标和计划,利用技术工具进行辅助,并对行业做出初步的预测和判断。“哪些业务有困难我们就不能做,哪些业务做强,哪些业务有困难就坚持下去。”

在喧嚣中保持冷静,在压力下坚信“工匠精神”。——的“工匠”气质和文化,让像阳光电源这样在过去某个阶段显得过于稳重,甚至在宣传上略显“僵化”的企业,在日益规范的市场中,不断释放着勃勃生机。活力。这是一种如同巨石的重量一样不可阻挡的成长力量。

除了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阳光电源财报还显示,2015年实现营收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79%;净利润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04%。%。

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赵伟向能源网记者分析,增资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利用主导产品的性价比、质量、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拓展国内外市场,使公司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迅速提升。此外,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收入,提升了整体主营业务的业绩。赵伟还介绍,在海外市场,东南亚、北美、欧洲去年取得了重大突破。

创新:坚持与创新同等重要

“工匠精神”也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熊彼特和德鲁克都把“创新”视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畅销书《工匠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崇拜创新者”、“创造新事物”,这就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工匠精神”的要素中,“精益”,通过专注训练、反复打磨,可以成就奇效;“创新”就是要弄清楚如何在平时寻找规律,发现“新”,新概念、新技能、新模式、新资源。

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持续成长和成功不仅仅源于他们数十年对某种产品的打磨,更是他们持续的创造力,通过创新将自己变成真正的产品。企业家还通过创新创造社会财富。

从这个角度来看,“工匠精神”也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熊彼特和德鲁克都把“创新”视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去年出版的畅销书《工匠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崇拜创新者”、“创造新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阳光电源进入第19个发展年头,以逆变器为支点,撬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以用户为导向,高度重视研发和产品创新迭代。是这家公司在逆变器领域积累的原动力。

在创新驱动下,阳光电源每年至少推出3至5款新产品。几乎每款新品都成为行业主流车型,平均每三个月一次细节微调。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郑桂标曾表示:“每次来到阳光电源,我都会发现我们的产品和以前不一样了;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真正经历了‘七十二变’。”

崇尚创新,也让阳光电源成为真正的科技驱动型上市公司。

赵伟于2003年加入阳光电源,担任研究中心副主任。当时,公司研发人员不足30人;如今,阳光电源拥有研发人员500余人,核心团队成员拥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电力电子及逆变器研究应用经验。

在赵伟的记忆中,无论时代好坏,阳光电源都会保持大量的研发和创新投入。2012年对于大型逆变器制造商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几乎亏损的阳光电源也受到了内部和外部的质疑。

今年是阳光电源上市的第二年,市场低谷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阳光电源咬紧牙关,在研发投入、技术储备、员工培训、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努力。

“后来回想起来,很多好的东西都是从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也是从那个时候培育出来的。”赵伟说道。

此前阳光电源每年的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接近10%。近年来,销售额快速增长,阳光电源每年保持亿元人民币的研发投入。然而,随着逆变器的毛利率越来越低,研发环境也越来越严格。对此,阳光采取了精准、可预见、可持续的研发策略,利用IPD模型,使开发过程严谨、苛刻、准时,满足变革要求。

在创新战略上,阳光电源坚持聚焦主业,协同创新、周边创新。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赵伟对能源网记者表示,阳光电源的多元化是协同多元化,比如储能、新能源汽车、电站整体解决方案等,都是围绕新能源电力展开的。这意味着,在阳光电源的战略布局中,逆变器始终是用来画圆的“半径”。

面对日益复杂的应用场景,2014年阳光电源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设计理念。阳光电源表示,这一设计理念并非企业战略上的保守立场,而是真正服务客户的务实策略。据赵伟介绍,阳光电源已开发出从集中式电站到户用、扶贫项目等20余种产品,基本满足了客户的所有需求。

(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里调研阳光电源)

如今,阳光电源秉承“工匠精神”,用19年的耕耘,登上了世界逆变器市场的巅峰。这是新的开始、新的成就、新的挑战。

在新能源行业,过去的经验证明,尊重和践行“工匠精神”、以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为己任的企业无疑将拥有更强的持续竞争力。

总之,今天的新能源产业从来不缺乏雄心、雄心和信心,而是缺乏耐心、奉献和专注。

春天又来了又走了!新能源行业明显回暖,但如今的竞争环境仍不见得乐观。

例如,补贴、限电、供过于求、恶性竞争、商业欺诈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该行业。在此背景下,弘扬工匠精神、坚守商业底线、促进公平竞争就显得尤为重要。

曾有媒体问曹仁贤是否表现得太低调。他回答:

“我们一直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过度宣传自己会很尴尬。我始终相信,真假难辨,假假难辨。众所周知,逆变器业务是阳光电源的命脉,我们始终坚持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

无论行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修炼和提升自己。我们最直接的压力来自于客户的要求,这显然是一个正压力。我相信,如果你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你就能经得起误解和孤独,企业发展的核心永远是通过产品创新来打造自己的血液,而不是依靠贸然前进和过度沟通。”

大国工匠 电力(大国工匠电线)

能源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467号-35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