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然气 可燃冰未来发展趋势(可燃冰发展前景)

可燃冰未来发展趋势(可燃冰发展前景)

天然气 2024-04-02 12:46:44 318 能源网

据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杨胜雄教授介绍,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含量是全球天然气资源量的60倍。仅我国南海水合物的远景资源量就达680亿以上。吨油当量相当于整个波斯湾已探明油气储量的近1.5倍。

什么是保健食品和特殊食品?如何改善健康?气候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量子物理、真空技术、可燃冰开采、新能源等领域有哪些新成果?如何掌握高新技术、新产业、规模化市场整合和发展给行业带来哪些机遇?

近日,由省科协主办的2017年《岭南科学论坛》讲座在广东举行。论坛设六场专场,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等科学界人士发言,免费向公众开放。

南海“可燃冰”勘探开发论坛召开

为绿色能源发展提供“好秘诀”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人类社会最有前途的新能源。近日,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政府、中国石油签署《推进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先导试验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号文件,推进南海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19日,在广州举办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高端论坛”上,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胜雄透露,预计到2030年可燃冰将实现工业化。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物质。其形似冰,遇火能燃烧,故又称“可燃冰”。据杨胜雄介绍,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天然气,燃烧后的污染比煤炭、石油、天然气要少得多。世界上约97%的水合物分布在海洋中,只有3%分布在陆地永久冻土中。目前,全球已在234个矿点直接或间接发现了水合物,并在49个矿点获取了水合物样品,其中5个矿点已进行试采或采矿工作。

“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杨胜雄表示,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含量是全球天然气资源量的60倍。仅我国南海水合物远景资源量就达到680亿吨油当量以上。比整个波斯湾已探明的油气储量多出近1.5倍。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印度和我国均制定了相关勘探开发研究计划。

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是我国该资源调查和试采的主要队伍。近20年来,它在南海北部进行了4次钻探,获取了大量水合物样品,圈定了多个矿化区块。初步预测资源储量,建立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体系理论。

今年5月至7月,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了首次可燃冰试采。连续产气近60天,累计产气30.9万立方米,创下产气持续时间和总产气量的世界纪录。今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新矿产。杨胜雄表示,可燃冰产业化预计在2030年实现,目前需要解决其资源储量、环境安全、大规模开采和商业利润等方面的研发问题,才能实现类似的目标。采矿效率与其他能源一样。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高端论坛”由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省地质学会、省石油学会承办。这是2017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中国石油大学王铁观院士等国内外知名地学专家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演讲。专家学者围绕可燃冰勘探开发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为我国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的发展建言献策。

真空技术与宽禁带半导体应用高峰论坛在惠州举行

我省真空设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1/3以上

我国真空设备制造具有相当规模。广东省也是国内真空设备制造大省,拥有真空设备制造和真空技术应用企业近万家。相关产业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然而,在高端设备市场,特别是高性能新型真空镀膜设备的核心技术被国外大公司垄断。如何走出这个行业的中低端技术瓶颈?第四代宽禁带半导体、半导体紫外LED、精密光学薄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如何?29日,由省科协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真空”活动暨宽禁带半导体应用高峰论坛在惠州举行。中国工程院蒋惠林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王红光教授、华中新世纪杰出人才陈长青等宽禁带半导体应用出席论坛科技大学、教育部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珠江学者彭俊标教授等

真空设备特别是真空镀膜机械广泛应用于许多重要的工业领域,并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需求而不断增长。广东真空装备制造业产值约占全国1/3份额,具有较强的成套装备系统集成能力。2016年我省真空相关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以上,占全国工业市场份额和产值的40%以上,并且还在以超过1.5万亿元的增量增长。每年9%。

可燃冰未来发展趋势(可燃冰发展前景)

第三代半导体是以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锌、金刚石、氮化铝等为代表的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它们是半导体照明芯片、半导体激光器和下一代高速无线通信设备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的制造离不开技术先进的高性能真空设备和薄膜制备工艺。但近年来,中低端市场日趋饱和,全省真空行业面临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的迫切需求。我省装备制造企业涉足高端真空镀膜设备的情况很少,有的刚刚起步。至于高端设备,特别是高性能新型真空镀膜设备,核心技术几乎完全被国外大公司垄断。

在本次论坛上,专家表示,我国将从2021年起逐步淘汰含汞荧光灯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紫外线LED将逐步取代汞灯。紫外发光二极管(LED)克服了汞灯的缺点,结构简单,绿色环保。它环保且具有单一可调光谱。与水银灯相比,节电90%,寿命延长5至10倍。它具有诸多优势,将引领未来的创新应用。2017年全球UV应用市场规模约为50亿元,预计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元。工业/民用领域的巨大需求是UV光源巨大的市场机会。在紫外光源市场,紫外UV-LED光固化、光疗、杀菌已成为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发展高性能UVLED是国家在民用和军用领域的迫切需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有利于我国核心创新技术的沉淀。

本次论坛由省真空学会、省真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信利国际有限公司主办,是2017年岭南科普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会议主题包括真空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真空采集与测量、表面与镀膜技术、薄膜技术、纳米科学与技术、平板显示技术、光电材料与器件、新能源在领域,为期两天的会议还颁发了“科润杯-广东省真空技术终身成就奖”和“第三届振华杯青年优秀论文奖”。

能源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467号-35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