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然气 中国油气工业潜力与挑战共存的原因(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新形势)

中国油气工业潜力与挑战共存的原因(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新形势)

天然气 2024-04-15 19:24:44 135 能源网

2009年9月21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召开“中国工程科技60年成就座谈会”,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工程科技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出席并作报告。常务副院长潘云和主持座谈会。副院长邬贺铨、副院长刘德培、副院长钱旭日、原副院长王殿座等近20位国内知名院士出席并讲话。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系翟光明院士应邀演讲。讲话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们,新中国石油工业60年来取得了辉煌发展。这是历届中央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也是对石油工业的巨大鼓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国家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被发现,并用于军事和医学的发展。60年来的发展,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储运、利用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国民经济。回顾过去,我主要讲五点思考和体会:

首先,中国石油工业是从无到有,60年的发展是伟大的成就。中国现代石油工业萌芽于19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前夕基础极其薄弱。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在历代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迅速崛起,坚持发展。石油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前夕,小油田仅有4个,年产量仅12万吨。这12万吨中有一半是人造油。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发现油田总量843亿吨。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10亿吨,到2008年生产石油近1.9亿吨,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中国特色石油工业体系。石油天然气工业不断发展,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从2008年的不足1%上升到22.4%,这使得我国经济持续以平均近90%的速度增长30年。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快速增长。虽然我国油气资源并不丰富,但能保证国内油气逐步增长和石油市场稳定供应,是一个成绩。这一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其次,我国石油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是极其困难的。中国大陆的地质构造演化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极其复杂的构造条件。板块构造演化复杂,沉积演化复杂,地质块体数量众多、块体稳定性差、活动时间长,导致沉积环境复杂多变,沉积盆地数量众多。例如,与国外一些大型油气田所在盆地相比,中东75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构造,俄罗斯西西伯利亚330万平方公里也是一个整体构造,还有超过乌拉尔山脉以西400万平方公里。北美洲大陆台上有240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是非常巨大的盆地。我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分为53个盆地。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56万平方公里,远远小于其他主要产油国所在的面积。因此,我国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

因此,勘探、评价和开发工作难度很大。任何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都不容易。任何领域的探索都需要一个逐步深入、反复认识和实践的长期过程。截至2008年底,我国剩余石油探明储量为29亿吨。2008年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五位,每年增加可采储量2亿吨。在如此复杂的地区,替代率仍能保持大于1。在如此复杂的地质情况下,在党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中国油气工业潜力与挑战共存的原因(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新形势)

第三,在我国勘探开发工程领域,许多领域和技术已从国内空白发展到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和技术序列。我国是土地导向型的国家,这一点与其他国家不同。因此,国外很多学者认为中国贫油,我国也有人大谈中国的“贫油论”。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样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通过社会各界对石油工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大中型油田。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被发现。到1963年,仅用三年时间就建成了千万吨油气生产能力的大油田,实现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性转折。1963年底进入渤海湾盆地勘探,创新性地提出了复合油气聚集体理论。两年多的时间,发现并开发了胜利、大港两个油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板块构造和淹没盆地理论导致塔里木库车地区克拉尔气田的发现。近年来,碳酸盐岩油气理论不断发展,新发现不断出现。塔里木塔河油田也发现了苏里格气田,苏里格气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气田。

开发技术也不断提高,从完全引进国外技术到如今能够自主开发自己的高精度仪器和国际领先的钻机。现在我们国产的钻机已经达到了9000米以上的钻井深度,以及相应的配套技术。比如偏移处理技术、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的测井解释评价技术、嵌入式平衡钻机配套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开发低渗透、低渗透率的大型油田成为可能。产量大,档次低,是我们过去无法开发的。之后,鄂尔多斯大型气田闲置。现在我们利用这些技术把鄂尔多斯建成继大庆油区之后的又一大型油田区。

油气储量取得长足进步,具备独立设计、建造西气东输管道(一号线、二号线)等世界上难度最大的石油管道的能力。从旧中国的零油气管道运输,到现在的长距离油气管道近7万公里,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油气落地等基本形成,全国油气供需消费合理布局初步形成。

四是大庆油田凯模式发展带动全国形成24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从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至今,已经50年了,可以说是辉煌的50年。依靠科技进步和各项技术的发展,连续27年稳定生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累计生产原油23亿吨。这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水平。但当前,我们面临着大庆油田快速衰退、渗透率低、储量难动用的现实。今天,我们仍在提出新时代、高科技、新规格,实现再稳产10年4000万吨,打造百年油田。这是大庆油田同志的雄心壮志,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壮大树立了榜样,引领和推动我国石油工业持续健康深入发展,使我国石油工业从从东到西、从陆地到海洋、从上游到下游、从国际到国际,大庆、胜利已建成24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已建成年产原油2亿吨以上、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生产能力。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完整的炼油和石化生产技术。2008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8亿吨,天然气、煤炭、柴油加工能力达到2亿吨以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炼油生产国。

展望未来,中国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既有潜力,也面临挑战。根据2005年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和地质资源量分别为1287亿吨和89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和地质资源量分别为70万亿立方米和44万亿吨。分别为立方米。非常规油气勘探刚刚起步,特别是总体检出率还较低,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从探明油气储量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几个大型中部盆地。其中,探明石油储量分布在渤海湾、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渤海、塔里木六大盆地,占探明总储量的50%。92%。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松辽、柴达木、渤海湾等八大盆地天然气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95%。可见,大中型盆地不仅剩余油气资源丰富,而且中小盆地和新兴盆地也有大量油气勘探工作需要深入开展。地区。

虽然我国已发现的油气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地质复杂的中小盆地还有很多新的领域和领域有待探索和认识,但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人均。根据当前国民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增长趋势来看,发展非常快。一方面,要立足国内,尽力勘探生产更多石油天然气,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和利用国际油气资源,满足需求;在能源消费方面,我们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学习一些现代国家的能源消费经验和调控措施,全面推进油气节约,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有效控制消费,促进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石油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

总之,我国石油工业走过了不平凡的60年,实现了持续有效快速协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对稳定我国石油市场供应、保障国家石油和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角色。相信新形势下,依靠技术和理论创新,转变观念,积极面对,科学发展我国石油工业一定能为我国经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

能源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467号-35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 478923@qq.com